水稻白葉枯病防治
防治措施
根據白葉枯病的發生規律及特性,應該采取“以防為主,以治為輔”的方針,在控制病源的前提下,以選用抗病品種、培育壯秧為關鍵,加強肥水管理為重點,并輔以必要的藥劑保護,達到對白葉枯病的綜合防治目的。
(1)播前采用浸種靈或強氯精浸種(強氯精浸種后應洗凈再作常規催芽),在翻耕帶病田塊時,病草要徹底燒毀后漚肥還田。如果漚制時間較短,可在翻堆時撒些生石灰,促其腐熟,不要用病草扎秧把、堵涵洞等。消除田邊雜草,以免病菌擴散,對于重發病田,有條件的可實行水旱輪作,消滅漚水田。
(2)加強肥水管理
①在秧苗三葉期或移栽前5天,用1.5kg/hm2葉枯寧可濕性粉劑對水450kg噴霧,帶藥下田,寬行窄株。
②在梅雨季節,可采取濕灌法,田間不留水??層,只保持濕潤。
③施足基肥,以有機肥為主,氮、磷、鉀按2:1:2.5合理使用,穗肥在烤田復水后看苗、看天施用。并增施磷酸二氫鉀,以延長功能葉的功能期,提高植株抗病能力,禁止盲目施肥及過遲、偏重施用氮肥。
④適時烤田。能促進多發新根,降低田間濕度,然而烤田過重,就會有損根系,造成機械傷口,有利于白葉枯病菌的浸入。從而加重病害的發生。根據水稻一生需水規律,烤田時間應掌握在水稻分蘗期,烤田程度以田面出現雞爪裂、禾苗稍褪色為宜,這樣有利于田間通風透光和土壤通氣,不利于白葉枯病的發生。
(3)在水稻孕穗期至抽德期,用20%葉枯唑粉劑梅畝100g稀釋成500倍液,或2%寧南霉素水劑稀釋80-100倍液,或0.3%中生菌素水劑稀釋200倍液,或90%新植霉素1000萬單位,或77.7%氫氧化銅水分散粒劑500倍液噴霧;如已發病,可根據病害程度和氣候情況間隔5-7天連續噴霧2-3次,能有效遏制白葉枯病的蔓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