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稻紋枯病防治
防治措施:
(1)水稻對紋枯病的抗性是水稻和病原菌相互作用的一系列復雜的物理、化學反應的結果,水稻植株具蠟質層、硅化細胞是抵抗和延緩病原菌侵入的一種機械障礙,是衡量品種抗病性的指標,也是鑒別品種抗病性的一種快速手段。水稻對紋枯病抗性高的資源較少,各地應因地制宜選用較抗耐病品種。
(2)打撈菌核,減少菌源。要每季大面積打撈菌核并帶出田外深埋。加強栽培管理,施足基肥,追肥早施,不可偏施氮肥,增施磷鉀肥,采用配方施肥技術,使水稻前期不披葉,中期不徒長,后期不貪青。灌水做到分蘗淺水、夠苗露田、曬田促根、肥田重曬、瘦田輕曬、長穗濕潤、不早斷水、防止早衰,要掌握“前淺、中曬、后濕潤”的原則。
(3)抓住防治適期,分蘗后期病穴率達15%即施藥防治。首選30%苯甲·丙環唑乳油5000倍液,或5%井岡毒素1000ml,對水30-45kg噴霧或對水400L潑澆,或1000億個/克枯草芽抱桿菌可濕性粉劑100克/畝。在孕穗始期和末期用30%苯甲·丙環唑乳油2000-3000倍液各防治一次,不僅治病效果好,還可起到明顯增產作用。
防治措施:
(1)水稻對紋枯病的抗性是水稻和病原菌相互作用的一系列復雜的物理、化學反應的結果,水稻植株具蠟質層、硅化細胞是抵抗和延緩病原菌侵入的一種機械障礙,是衡量品種抗病性的指標,也是鑒別品種抗病性的一種快速手段。水稻對紋枯病抗性高的資源較少,各地應因地制宜選用較抗耐病品種。
(2)打撈菌核,減少菌源。要每季大面積打撈菌核并帶出田外深埋。加強栽培管理,施足基肥,追肥早施,不可偏施氮肥,增施磷鉀肥,采用配方施肥技術,使水稻前期不披葉,中期不徒長,后期不貪青。灌水做到分蘗淺水、夠苗露田、曬田促根、肥田重曬、瘦田輕曬、長穗濕潤、不早斷水、防止早衰,要掌握“前淺、中曬、后濕潤”的原則。
(3)抓住防治適期,分蘗后期病穴率達15%即施藥防治。首選30%苯甲·丙環唑乳油5000倍液,或5%井岡毒素1000ml,對水30-45kg噴霧或對水400L潑澆,或1000億個/克枯草芽抱桿菌可濕性粉劑100克/畝。在孕穗始期和末期用30%苯甲·丙環唑乳油2000-3000倍液各防治一次,不僅治病效果好,還可起到明顯增產作用。
防治措施:
(1)水稻對紋枯病的抗性是水稻和病原菌相互作用的一系列復雜的物理、化學反應的結果,水稻植株具蠟質層、硅化細胞是抵抗和延緩病原菌侵入的一種機械障礙,是衡量品種抗病性的指標,也是鑒別品種抗病性的一種快速手段。水稻對紋枯病抗性高的資源較少,各地應因地制宜選用較抗耐病品種。
(2)打撈菌核,減少菌源。要每季大面積打撈菌核并帶出田外深埋。加強栽培管理,施足基肥,追肥早施,不可偏施氮肥,增施磷鉀肥,采用配方施肥技術,使水稻前期不披葉,中期不徒長,后期不貪青。灌水做到分蘗淺水、夠苗露田、曬田促根、肥田重曬、瘦田輕曬、長穗濕潤、不早斷水、防止早衰,要掌握“前淺、中曬、后濕潤”的原則。
(3)抓住防治適期,分蘗后期病穴率達15%即施藥防治。首選30%苯甲·丙環唑乳油5000倍液,或5%井岡毒素1000ml,對水30-45kg噴霧或對水400L潑澆,或1000億個/克枯草芽抱桿菌可濕性粉劑100克/畝。在孕穗始期和末期用30%苯甲·丙環唑乳油2000-3000倍液各防治一次,不僅治病效果好,還可起到明顯增產作用。
防治措施:
(1)水稻對紋枯病的抗性是水稻和病原菌相互作用的一系列復雜的物理、化學反應的結果,水稻植株具蠟質層、硅化細胞是抵抗和延緩病原菌侵入的一種機械障礙,是衡量品種抗病性的指標,也是鑒別品種抗病性的一種快速手段。水稻對紋枯病抗性高的資源較少,各地應因地制宜選用較抗耐病品種。
(2)打撈菌核,減少菌源。要每季大面積打撈菌核并帶出田外深埋。加強栽培管理,施足基肥,追肥早施,不可偏施氮肥,增施磷鉀肥,采用配方施肥技術,使水稻前期不披葉,中期不徒長,后期不貪青。灌水做到分蘗淺水、夠苗露田、曬田促根、肥田重曬、瘦田輕曬、長穗濕潤、不早斷水、防止早衰,要掌握“前淺、中曬、后濕潤”的原則。
(3)抓住防治適期,分蘗后期病穴率達15%即施藥防治。首選30%苯甲·丙環唑乳油5000倍液,或5%井岡毒素1000ml,對水30-45kg噴霧或對水400L潑澆,或1000億個/克枯草芽抱桿菌可濕性粉劑100克/畝。在孕穗始期和末期用30%苯甲·丙環唑乳油2000-3000倍液各防治一次,不僅治病效果好,還可起到明顯增產作用。
防治措施:
(1)水稻對紋枯病的抗性是水稻和病原菌相互作用的一系列復雜的物理、化學反應的結果,水稻植株具蠟質層、硅化細胞是抵抗和延緩病原菌侵入的一種機械障礙,是衡量品種抗病性的指標,也是鑒別品種抗病性的一種快速手段。水稻對紋枯病抗性高的資源較少,各地應因地制宜選用較抗耐病品種。
(2)打撈菌核,減少菌源。要每季大面積打撈菌核并帶出田外深埋。加強栽培管理,施足基肥,追肥早施,不可偏施氮肥,增施磷鉀肥,采用配方施肥技術,使水稻前期不披葉,中期不徒長,后期不貪青。灌水做到分蘗淺水、夠苗露田、曬田促根、肥田重曬、瘦田輕曬、長穗濕潤、不早斷水、防止早衰,要掌握“前淺、中曬、后濕潤”的原則。
(3)抓住防治適期,分蘗后期病穴率達15%即施藥防治。首選30%苯甲·丙環唑乳油5000倍液,或5%井岡毒素1000ml,對水30-45kg噴霧或對水400L潑澆,或1000億個/克枯草芽抱桿菌可濕性粉劑100克/畝。在孕穗始期和末期用30%苯甲·丙環唑乳油2000-3000倍液各防治一次,不僅治病效果好,還可起到明顯增產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