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華稻蝗防治
分布為害
中華稻蝗Oxya chinensisThunberg. ,屬直翅目,蝗科。國內各稻區幾乎均有分布,以長江流域和黃淮稻區發生較重。為害水稻、玉米、高梁、棉花、豆類及蘆葦等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。
發生規律
浙江、湖南以北年生1代,以南2代,各地均以卵塊在田埂、荒灘、堤壩等土中1.5-4cm深處或雜草根際、稻茬株間越冬。廣州3月下旬至4月上旬越冬卵孵化,南昌為5月上中旬,湖北漢川5月中下旬,北京6月上旬,吉林省公主嶺7月上中旬。廣州6月上中旬羽化,南昌為7月上中旬,漢川7月中下旬,北京8月上中旬,公主嶺為8月中下旬。二代區二代成蟲多在9月羽化,各地大體相同。成蟲壽命59-113天,產卵前期2565天,一代區卵期6個月,二代區第一代3-5個月,第二代近1個月,若蟲期42-55天,長者80天。喜在早晨羽化,羽化后15-45天開始交配,一生可交配多次,夜晚悶熱時有撲燈習性。卵成塊產在土下,田埂上居多,每雌產卵1 -3塊。初孵若蟲先取食雜草,3齡后擴散為害英白、水稻或豆類等。天敵有蜻蜓、蛙螂、青蛙、蜘蛛、鳥類。
為害特征
成蟲和若蟲都取食稻葉,輕的造成缺頸,嚴重的吃光全葉;穗期咬斷穗頸,咬壞谷粒,形成白穗、砒谷和缺粒等。
防治措施
(1)及時做好濕地的整治和除草防蟲,冬春鏟除田埂、溝渠邊深3cm的草皮,消滅蝗卵。結合春耕灌水,打撈帶卵塊的雜物燒毀。稻蝗喜在田埂、地頭、渠旁產卵,發生重的地區組織人力鏟埂、翻埂殺滅蝗卵,具明顯效果。保護青蛙、蟾蜍,可有效抑制該蟲發生。
(2)主要抓住蝗蛹末擴散前集中在田埂、地頭和溝渠邊等雜草上及時用藥。抓住3齡前稻蝗群集在田埂、地邊、渠旁取食雜??草嫩葉特點,突擊防治,當進人3-4齡后常轉人大田,當百株有蟲10頭以上時,應及時噴灑50%辛硫磷乳油或20%氰戊菊酚乳油,或0.2%苦皮藤素乳油800-1000倍液,或2.5%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-3000倍液,或40%樂果乳油1000倍液,或2.5%氯氰菊酯乳油1000-2000倍液。均可取得較好防治效果,大面積發生時應使用飛機防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