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米螟防治
別名:玉米鉆心蟲
分布為害
玉米螟Praustanubilalis Hubern.,屬鱗翅目,螟蛾科,是玉米的主要蟲害,一般減產10%-30%.主要分布于北京、東北、河北、河南、四川、廣西等地。各地的春、夏、秋播玉米都有不同程度受害,尤以夏播玉米最重。玉米螟可為害玉米植株地上的各個部位,使受害部分喪失功能,降低籽粒產量。玉米螟的寄主為玉米、高梁、谷子、棉、麻、豆類、甘薯、甜菜、番茄、辣椒、小麥等200多種植物。
發生規律
玉米螟每年發生2代,以老熟幼蟲在玉米稈、根茬、果穗中越冬。越冬幼蟲5月上旬開始化蛹,5月中下旬為羽化盛期,6月中旬為產卵盛期。第一代成蟲7月中旬出現,7月下旬至8月上旬為成蟲及卵盛期。 8月中旬為幼蟲盛期。 9月下旬開始越冬。嚴重為害玉米,被害株率達20%-80%c玉米螟為害特征玉米心葉期幼蟲取食葉肉或蛀食未展開的心葉,造成“花葉”,抽穗后鉆蛀莖稈,雌穗發育受阻減產,蛀孔處易倒折。穗期蛀食雌穗、嫩粒,造成籽粒缺損霉爛,品質下降。
為害特征
玉米心葉期幼蟲取食葉肉或蛀食未展開的心葉,造成"花葉",抽穗后鉆蛀莖稈,雌穗發育受阻減產,蛀孔處易倒折。穗期蛀食雌穗、嫩粒,造成籽粒缺損霉爛,品質下降。
防治措施
(1)高溫漚肥或用作飼料禾和燃料以及秸稈還田,收獲后及時處理過冬寄主的秸稈,一定要在越冬幼蟲化蛹羽化前處理完越冬寄主,壓低蟲源基數。在夏玉米區盡量壓低春播寄主作物面積。實行玉米與豆科等作物間套作,保護天敵,可減輕玉米螟為害。在玉米打苞抽雄期,由于玉米螟幼蟲大多集中在尚未抽出的雄穗上為害。因此,在雄穗剛抽出未散開前隔行人工去除2/3的雄穗并帶出田外處理,可消滅約70%的幼蟲,同時去雄也是玉米增產措施之一。
(2)①噴灑25%滅幼脈3號懸浮劑600倍液,或BT乳劑,每畝每克含100億以上袍子的乳劑200tn1,也可制成顆粒劑撒施。 ②利用白僵菌粉每平方米秸稈用每克含抱子50-100億菌粉100g,在玉米螟化蛹前噴在垛上。 ③用青蟲菌粉0.5kg拌細土100kg,點施在心葉上,每畝用菌土2.5-3.5kg,或40%辛硫磷乳油每畝75-100g,藥液滴心。 ④用黑光燈誘蛾。結合田間查卵,在掌握產卵數量和孵化進度及田間為害情況下,當春玉米心葉末期花葉株率達10%時進行普治,超過20%或百株著卵30塊以上需再防I次。夏玉米心葉末期防1次,穗期當蟲穗率達10%或百穗花絲有蟲50頭時要立即防治。藥劑可選用1.5%辛硫磷顆粒劑每畝3000-4OOOg,或0.1%功夫顆粒劑每株0.16g.也可噴灑1%甲維鹽乳油1500倍液,或5%氯氟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