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稻赤枯病防治
防治措施
防治水稻赤枯病必須采取綜合性措施,以預防為主,并根據不同發生類型進行針對性的防治。
(1)精耕細作,提高土壤熟化程度,前茬收獲后及時耕翻曬垡。土質差的要調換客土,種好綠肥,增施廄肥、土雜肥,促進土壤團粒結構形成,發揮土壤潛在肥力。
(2)合理施肥,提高基肥質量多施腐熟有機肥,增施磷鉀肥;綠肥、秸草還田的田塊,最遲在插秧前10天翻灌,且每畝撒施50kg石灰,以加速綠肥及秸稈腐爛,也可將綠肥或秸稈漚制還田。
(3)加強田間管理,提高栽培技術。采用培育壯秧、拋栽、淺水勤灌等栽培技術;提高田間排灌系統標準,減少水、肥滲漏;適時擱田和追肥。
(4)采取相應措施。提高植株抗病能力。對缺鉀土壤,應補施鉀肥,適當追施速效氮肥;有機質過多的發酵田塊,應立即排水每畝施石膏2-3kg后耘稻露田、曬田;低溫陰雨期間,及時排掉溫度較低的雨水,換灌溫度較高的河水。對已發生赤枯病的田塊,應立即擱田,在追施氮肥的同時,必須配施鉀肥,隨后耘田,促進稻根旺發,提高吸肥力。也可噴灑濃度為1%的氯化鉀液,或0.2%的磷酸二氫鉀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