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米耕葵粉蚧防治
分布為害
玉米耕葵粉蚧Trionyinus agrosirsWang et zheng.,屬同翅目,蚧亞目,粉蚧科。為害玉米、小麥、谷子、高粱及禾本科雜草,一般受害株率10%左右,高者達30%以上。
發生規律
玉米耕葵蚧蚊除為害玉米外,還為害小麥、高粱等禾本科作物。在河北一年發生3代,以第二代發生時間長、為害嚴重,在6月中旬至8月上旬主要為害夏玉米幼苗。以卵在卵囊中附在田間的玉米根茬上或土壤中殘存的秸稈上越冬,每年9-10月雌成蟲產卵越冬,翌年4月中下旬氣溫17℃左右時開始孵化。 1齡若蟲活潑,沒有分泌蠟粉,是藥劑防治最佳時期,2齡后開始分泌蠟粉,在地下或進人植株下部的葉鞘中為害。
為害特征
以雌蟲和若蟲在近地面的葉鞘及根部刺吸寄主的汁液,密集為害,致受害玉米植株矮小,葉片發黃,生長發育緩慢,下部葉片干枯或根莖變粗,造成全株枯萎死亡。
防治措施
(1)合理輪作,在此蟲發生重的地塊不種禾本科作物,改種非寄主植物如豆類和棉花等;秋季收獲后深耕滅茬,殺死在玉米根茬上的越冬卵,冬季在麥田澆抗凍水,可殺死部分越冬蟲卵。小麥、玉米收獲后翻耕滅茬,及時中耕除草,并將根茬帶出田外處理。
(2)①防治適期為1齡若蟲期,澆灌40%辛硫磷乳油500-1000倍液,或10%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,或1.8%阿維菌素乳油3000倍液。 ②用48%毒死蟬乳油1500倍液,或25%喹硫磷乳油1000倍液,或40%毒死蜱乳油1500-2000倍液進行灌根,一次即可有效控制。